微信支付分有什么用(微信支付分700什么档次)
近日,央行在发行数字货币方面取得了新进展。据了解,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,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,春节后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将正式挂牌。
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,中国央行将成为首个发行数字货币并开展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。
没明白什么意思?请设想这样一个场景:可能就在不远的三五年,你发出的过年红包,不再是一叠钞票,而是一连串的数字密码:你把它拷在U盘里送给你奶奶;发了封邮件送给老爸老妈,通过手机发给了儿女大侄子……
问题1:什么是数字货币?
从广义来看,数字货币包含的方面比较广阔,包括电子货币、虚拟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。
需要明确的是,央行研究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指数字化人民币,是一种法定加密数字货币,其本身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。
问题2:与支付宝、微信支付有什么不同?
可能有人会问,数字货币跟微信、支付宝有啥区别?我现在上街买菜都是用手机支付,早就不用现金了,数字货币跟电子支付有啥区别?
在实际使用体验中,数字货币可能与电子支付方式感受类似。但支付宝等只是电子支付方式,交易时所用的钱都是通过银行账户而来,也就是说支付宝里的钱实际上还是对应着一张张钞票。而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,具有支付和流通属性,可以作为纸币的替代品,其本身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。
问题3:跟Q币、比特币有什么不同?
Q币、比特币这些都属于虚拟货币,与数字货币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发行者的不同。虚拟货币是非法币的电子化,发行者不是央行,而且也只能在特定的虚拟环境中流通,比如腾讯Q币以及其他的游戏币等;而数字货币是可以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,但只有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才是法定数字货币,比特币是非法定数字货币。
展开全文
问题4:开发数字货币有什么好处?
首先储户不再需要存款保险,因为央行不存在违约风险;其次,持有大量资金的货币经理可以选择央行账户做隔夜存款,而非选择影子银行;第三,纸质货币供给的成本将完全消除;第四,央行支付储户利息将十分便捷,以利于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。
问题5:银行卡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?
银行卡作为一种媒介,起到了鉴权的作用(是指验证用户是否拥有访问系统的权利),也就是说,银行卡承载了账户、密码的作用,用于识别用户身份。但是随着技术进步,以后用户身份认证会被其他鉴权方式所取代,比如指纹认证、面部认证、电子钱包等等。因此,随着技术进步,银行卡未来可能会消失。“中国人口多、体量大,换一版纸币,小的国家几个月可以完成,中国则需要约十年。中国地域广阔、人口众多,货币流通条件复杂,社会支付需求多样化。
问题6:数字货币会取代纸币吗?
对此问题,央行参事盛松成认为:“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、紧跟时代的步伐,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,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,而不仅仅是为了取代纸币现金流通。”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、科技司副司长姚前也表示,因此在较长时期内,数字货币和纸币将并存流通。
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预测,数字货币和现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并行、逐步替代的关系。
问题7:数字货币背后的核心技术是什么?
近年来,区块链技术逐步得到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密切关注,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、商业银行、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。
目前包括中国等国的数字货币研究方向多是“区块链”技术,这正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。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,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,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(防伪)和生成下一个区块。通俗一点说,区块链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的“公开大账本”。
那是不是意味着,数字货币背后的核心技术就必须是区块链呢?
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告诉我们,数字货币涉及分布式架构、密码技术、安全芯片、移动支付、可信计算等多种技术。区块链技术仅是数字货币可选择的实现技术之一。未来是否应用于数字货币,取决于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、业务处理性能、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能否得到解决,有赖于产学研各方在其技术体系、应用框架等方面不懈的探索完善。为此,人民银行于2016年选择在票据业务场景搭建区块链技术应用原型系统,积极组织各方研究其技术成熟度和业务适配度,验证其在金融行业规模应用的可行性。
问题7: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
除了货币发行成本外,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还是体现在高度透明上。
相信大家对最近印度的换钞新闻有所耳闻:当地时间8日晚,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,旧版500卢比(约合50.5元人民币)和1000卢比(约合101元人民币)纸币从9日零时起停止流通,代之以新版。人们可凭有效证件从11月10日至12月30日在银行或邮局以旧换新。旧版1000卢比和500卢比纸币是印度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货币,约占16.4万亿卢比流通货币的84%。
莫迪表示,这一举措在于打击“黑钱”、假钞和腐败。多年来,为了避税,许多印度企业只接受现金,许多富人把资金存入外国银行或是换成珠宝和古董,连一些宗教场所都被怀疑是富人洗钱、赌球的“地下黑庄”。此外,“黑钱”还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。按照印度政府的设想,“换钞”举措会让持有大量来路不明现金的人露馅。
电子货币的使用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印度换币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传统货币具有一定的匿名性,一张100元钱来自哪里,属于谁都未必确定,而数字货币是通过一定的算法之后,不仅每个货币都有独一无二的编码,而且存储了货币所有者的账号、交易过程等信息。政府等机构便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审查,调查资金来源是否合法。在这样情况下,腐败、洗钱、非法交易、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将无处遁形。
数字货币也将使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强更高效,这更有利于保证金融政策的连贯性和货币政策的完整性。
轰动一时的亿元贪官案里,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家里发现的上亿现钞。如果进入数字货币时代,这样的情况或将很难发生。
如果中国能更进一步,像印度一样,进行数字货币替代纸币的方案,那么这么多贪腐现金,肯定是无法拿出来见人的,客观上不仅有利于反腐,也有利于消除市场中流动的货币,减轻通胀的压力。
有专家预言,数字货币时代真正到来时,人们身上带的现金会越来越少,旅行越来越安全,扶贫越来越精准,腐败越来越难以遁形,而小偷也越来越难当。
问题8:数字货币被首先应用的场景是哪里?
票据作为一个集交易、支付、清算、信用等诸多金融属性于一身的非标金融资产,市场规模大、参与方众多、业务复杂,是区块链的一个极佳应用场景。
目前票据业务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:一是票据的真实性,市场中存在假票、克隆票、刑事票等伪造假冒票据;二是划款的即时性,即票据到期后承兑人未及时将相关款项划入持票人账户;三是违规交易,即票据交易主体或者中介机构,存在一票多卖、清单交易、过桥销规模、出租账户等违规行为。
与此相对应,区块链用于票据场景也主要有三种:
首先,可以解决链上数据真实性问题。从票据发行即对全网所有业务参与方广播,当检验数字票据信息是否被转让或者篡改时,区块链可以提供无可争议的一致性证明。
其次,采用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,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,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,进而消除目前票据市场中介乱象。
最后,每张数字票据都是运行在区块链上、拥有独立的生命周期、通过智能合约编程的方式来实现的一段业务逻辑代码,利用此技术可以提高票据交易的效率,降低监管成本。如果在票据链中引入数字货币,便可实现自动实时的DVP券款对付、监控资金流向等功能;而通过构造托管于智能合约的现金池,还可以创造出实时融资等新的业务场景。
传统的交易所模式中,交易所主要提供两种服务: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。在以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为基础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上,因为基本所有的信息都是留存在区块链上的,交易所信息中介的角色会弱化,而区块链本身就擅长解决信任问题,因此交易所在区块链的业务系统中,更多是提供交易场所、支持服务,并引导交易发生。同时,在隐私数据的交换过程中,交易所可以承担信息中转的角色。
票据交易所也是一个交易规则的制定者,负责参与方的线下身份认证,监控链上的交易行为,更新发布票据的智能合约模板等。对于复杂交易来说,交易所可以辅助分析交易条件,提供定制智能合约等服务。此外,票据交易所还是整个票据业务平台的建设者和维护者。
借助区块链构建数字票据本质上是替代现有电子票据的构建方式,实现价值的点对点传递。
不过,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徐忠也提醒我们,如果在区块链构建的数字票据中,依旧采用线下实物货币资金方式清算,那么其基于区块链能够产生的优势将大幅缩水;如果在联盟链中使用数字货币,其可编程性本身对数字票据就有可替代性,可以把数字票据看做有承兑行、出票人、到期日、金额等要素的数字货币。
与本文知识相关的文章: